张聪华
200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现为装备制造公司生产部主任。张聪华具有较强的责任感、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,勇于开拓创新,时刻把控产品材料到料情况、产品在制进度、产品质量等,在科研项目、新产品领域、新材料使用等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。2023年,他克服市场因素等多方面困难,高标准、严要求参与完成的229台设备、118项制品、20余项研发产品均满足客户需求。他参与的高强度钛合金筒体项目、球壳模拟体项目、拖车项目等,在提升生产进度、技术质量等方面带来了巨大成效;参与的多晶硅行业硫化床反应器项目产品满足用户出厂检验要求,且实现了产品国产化替代。
李恒
202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现为质量部计量科副科长。李恒立足本职岗位、主动担当作为,在提高计量技术管理水平、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和测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、高温测量的规范化实施等方面贡献突出。他结合计量工作要求,编制完成了《测量控制计算机软件校准规范》《测量设备管理办法》;完成了《AMS 2750G高温测量法》的翻译与校对,及《热成形设备管理控制程序》等文件的编制工作,为集团通过热处理特殊过程认证取得供应商资格起到了关键作用。此外,他主动学习质量及测量管理知识,取得了多项计量测量相关资质,并开展了相关技术培训200余人次。
常保前
199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现为动力公司太阳变电站班长。常保前坚持“安全可靠 创新高效”的工作方针,不断细化变电运行岗位管理措施,为安全供电提供了有力保障。工作中,他总能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隐患问题,并汇报车间制定出相关应急措施及处理方案。2023年,他积极组织班组成员对1850项目供电设备进行施工监管和系统整体调式验收,确保了设备顺利投运;全过程参与太阳变35kV高压室改扩建、设备安装、调试送电等,促进了重点技改工作的顺利进行;积极组织开展设备周巡视,及时掌握站内设备现状,对重点设备的倒闸操作进行全过程现场监护,确保了设备安全供电。
周强
201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现为综合服务管理分公司物业管理科科长。周强在工作中严守工作纪律,坚持自我提升,锤炼出了不骄不躁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。2023年,按照集团重点工作安排,他组织维修人员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,出色地完成了老区北单身楼空调供电线路增容改造工作,节约资金近70万元。同时,他结合工作实际,通过组织开展岗位练兵、技术比武等活动,完成了新区食堂供电线路改造等工作,锻炼了职工的技术能力,完善了多项基础设施。他在普通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、扎实的工作作风、优异的工作成绩,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普遍好评。
杨军
201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现为太阳股份军品部销售处航空科科长。2023年,面对航空市场需求下降、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等不利影响,杨军带领航空科积极应对,实现了部分重点客户订货量和销售量大幅增长,且创历史新高。杨军高度重视客户服务,积极跟踪每一份合同投料情况,协调生产进度,合理安排发货,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;同时特别注重市场开发,带领航空科积极开拓市场、开发新用户,共开发12家新客户,实现销售22.6吨/660万元。他还及时了解客户需求,积极跟进新研项目进度,争取到核心客户新项目的订货,为后续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张宪
201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现为太阳股份生产安全环保部计划二科科长。张宪常常深入基层单位,切实了解各单位遇到的问题或困难,帮助他们寻找原因,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突破生产瓶颈。2022年,他积极与外委厂家进行多轮谈判,将热加工价格整体降低6%。2023年,他经过协商将纯钛板坯锻造价格降低10.2%,将EB熔炼价格降低8.4%,以高效率、低价格的模式实现了利益最大化;协同相关部门积极与外委单位沟通谈判,有效确保了某重点丝材合同和阴极辊合同的正常交付。此外,他参与开发的MES外协模块,使外协管理实现了精准化、智能化。
孙修圣
202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现为宝色股份技术中心焊艺科科长。孙修圣专业基础扎实,现场经验丰富,熟悉多个制造体系焊接技术要求和多种材料容器的焊接、热处理特性及工艺,多次承担了首台/套设备的研制任务;积极推动国产化焊材在特材装备上的生产应用及视觉机器人、深熔焊等先进自动化智能化装备的高效焊接,并提出了缓冲缓排保压稀释置换法、同质连接异质约束法、纵向熔覆分区压道法等方法,创新了新品装备的研制速度;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,申请发明专利9项,实用新型专利5项;参与了《锆及锆合金焊管》国家标准和《承压设备标准焊接工艺规程》团体标准的起草编制。
佀勇
202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现为原料厂四车间刨铣组组长、第四党小组组长。佀勇在班组管理中推行“青壮年搭配,老带新”的协作工作模式,积极制定铣床维护保养制度,定期组织开展自主维护保养,使设备故障率维持在0.2%。他参与制作了板坯刨铣《标准化作业指导书》,组织开展板坯刨铣技术比武活动,调动组员的积极性,保障了班组的生产稳定。他通过多个改造项目,不断节约人力,释放产能,提高生产效率,降低检修频率,保质保量完成了急、难科研用料和超大板坯刨铣任务;根据不同物料的性能不断创新刨铣方法,使板坯整体表面质量成品率提高了2%,生产效率提高了20%。